彩票355综合平台介绍
功夫文化输出!2006年李连杰以一人之力,让《霍元甲》全球大卖6807万美金
一、
1994年拍《精武英雄》的时候,李连杰对“精武英雄”陈真的师父霍元甲也有了深切的了解。
于是生出了要拍《霍元甲》的念头。不过从有这一想法到开始行动,将近十年。
2003年,李连杰看到一篇新闻报道,才真正下定了开拍《霍元甲》的决心。
那个报道讲,2003年有28万人自杀,李连杰沉思:“这个数字真是很震撼。每个人都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,差不多每个人都会牵扯到10个人的痛苦感受,那么这28万人就会波及到两三百万人,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要放弃生命?”
于是他就想,要把一个做人的理念放到这部影片里面,这也是《霍元甲》的主题之一:人虽然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,但是做人一定要坚强,要有勇气走到底。
《霍元甲》作为李连杰表达个人武学思想的作品,正如后来周杰伦为电影创作的同名主题曲的歌词所讲——
小城里 岁月流过去 清澈的勇气
洗涤过的回忆
我记得你 骄傲的活下去
二、
为了拍好《霍元甲》,李连杰特为影片担任了制作人,与电影监制江志强一道物色导演的时候,他专程飞到美国,找了在好莱坞发展多年、大名鼎鼎的于仁泰导演。
但当年,于仁泰本来是在美国拍戏的。幸而于仁泰拍戏从来都没有规划,于导没有计划在美国一定要拍什么,大都是好莱坞的人送来剧本,他觉得这个剧本很好、有意思就去拍了,每次都是这样的。
为求顺利地“拿下”这位优秀的导演,李连杰非常有耐心地跟于仁泰讲,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叫中国功夫,中国武学的精神在哪儿。
身为土生土长的中国香港导演,于仁泰很喜欢看武学的电影,只是他也不大清楚,什么叫真正的中国武学。他以为武学就是打架——你被别人打,找师父学习,再把人家打了。
李连杰却告诉于仁泰,《霍元甲》里面武学的精神不是打打杀杀。
多年以来,在武打题材的电影里,练武者若能秉承“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”的信条,俨然可谓之为一条好汉,这也是最简单的侠。
《霍元甲》彻底升华了侠的定义,传统武打电影里那种快意恩仇的痛快淋漓不见了,别别扭扭的胜利和疑惑重重的自信取而代之。霍元甲成为了“津门第一”后,他信奉的是:对手的人格和生命同样值得尊重。
生命伦理和人类理性成为武打题材电影的主旨价值观,这是《霍元甲》超越绝大多数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伟大所在。
最终于仁泰导演被李连杰的诚意所感动,马上推掉了好莱坞的剧本,决定出任《霍元甲》的导演。
三、
有了于仁泰的加盟,虽然费时颇久,但最终《霍元甲》的筹备非常成功。
作为影片的投资人,李连杰和导演于仁泰为影片确立了两大创作方向:第一,拍摄一部娱乐动作片,为此片中除了展示中国功夫之外,还会出现泰拳、拳击以及其他格斗拳术;第二,要发扬中国武学精神,他希望观众看过此片能够明白“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”。
于仁泰、李连杰
李连杰将《霍元甲》定位在“高手的真打实斗”上,因为他的高要求,于仁泰耗费两年时间寻找各门各派的动作精英与李连杰“过招”。
制作团队则用时半年分别走访了中国、泰国、英国、美国等国家,为影片找到五名“绝世高手”,包括首位获奥运金牌的泰国拳王索姆·卢卡姆辛、澳洲顶级摔跤手内森·琼斯、世界自由搏击金腰带尚格迪·莱耶、德国长矛高手布兰登·雷亚以及英国剑术专家安东尼·德隆等加盟影片。
袁和平加盟
李连杰还邀请了他在香港电影时期经常合作的老朋友袁和平加盟,担任动作指导、导演之职。
在袁和平的带领下,这五位绝世高手拍起戏来毫不含糊,各自在片场使出看家本领,全为满足投资人李连杰对影片打戏的高标准,完美展现出一个高手的武打世界。
四、
《霍元甲》不止动作演员阵容强大,编剧团队同样规模强盛、颇具水准。
一号编剧王斌,张艺谋御用编剧,策划与编剧过的电影有《活着》《英雄》《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》《有话好好说》《一个都不能少》与《我的父亲母亲》等。
二号编剧周隼,担任过徐克电影《七剑》的编剧。
三号编剧杜致朗,担任过刘德华、张学友主演电影《江湖》的编剧。
编剧杜致朗
四号编剧李冯,担任过张艺谋电影《英雄》的编剧,并凭借该片入围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。
水准之上四位的编剧齐心协力,为影片故事划分出三个阶段,首先是霍元甲好勇斗狠的擂台阶段,其次是在山村和月慈(孙俪饰)共度的休憩阶段,最后是以德服人的宗师阶段。
霍元甲和月慈(孙俪饰)
为了不让《霍元甲》的文戏“抢戏”武戏,他们把故事本身设计得比较单一,前后都是讲打擂台,从好勇斗狠讲到自强不息,从你死我活讲到以德服人,故事情节整体合理、启承转合基本令人信服。
在剧本完成的基础上,导演于仁泰对影片拍摄精益求精。主演服装上的每一颗铜纽扣,都要专程到古董店根据衣服的材质和颜色去搭配,董勇饰演的民国初年的文人所佩戴的眼镜也不例外。
董勇、李连杰
不光是让服装道具还原当年形象,景观相应的也要追溯民国风貌,在《霍元甲》杀青的地点上海松江胜强影视基地,先是搭建了本片用于拍摄的主要场景,实景街道“天津老街”,又在街口建造了“沽月楼”,街道中央建起霍元甲和对手生死对决的擂台。这一整条具备民国初年风格的街道,造价达一千余万人民币,其中单是“沽月楼”就耗资500多万元。
五、
《霍元甲》的拍摄并不顺利,有赖于全剧组都是“拼命三郎”,电影才能如期杀青。
电影里扮演“大反派”的日本演员中村狮童不会讲普通话,为了表演的需要,导演于仁泰对其表示模仿到能说就行。中村则为此聘请了汉语教师,还尝试自己看中文电视,结果剧组对戏的时候工作人员才发现他看的是粤语节目。
日本演员中村狮童
中村狮童闹的笑话只是个小插曲,李连杰与绝世高手拍武打戏,那才叫一个意外频发。
影片拍摄期间,澳洲顶级摔跤手内森因为做危险动作而不慎摔伤,这一摔差点摔掉了他几颗牙齿,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,内森主动提出先拍摄后就医。剧组的一些工作人员也深受他的影响,负伤后坚持拍摄。
澳洲顶级摔跤手内森
自由搏击金腰带尚格迪拍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与李连杰连番打斗,导演于仁泰却一直不满意他的表现,多次叫停拍摄。动作导演袁和平了解原因时才发现,原来尚格迪是怕他正常出手李连杰接不住,不想打伤李连杰,所以出手时总有所顾忌。李连杰表示武打演员受点伤很正常,尚格迪这才全力出手。
自由搏击金腰带尚格迪
德国长矛高手布兰登刚进剧组,就提议使用配备有可用于实战、真正的锋利矛头的长矛拍摄。他特地取来一支真正的长矛给袁和平演示实战效果,由剧组工作人员拿着一厚沓报纸,结果白兰度在三米以外的距离一出手就轻松刺穿这沓报纸。目睹此景的袁和平叹为观止,于赞叹中拒绝了这一提议。
德国长矛高手布兰登
英国剑术专家安东尼在和李连杰拍摄首个镜头时,因二人内力强劲,打斗中竟连续三次折断剑身导致拍摄暂停。迫不得已二人这才收力对战,到这场打戏的镜头全部完成时,总共折断了剧组6只剑。
英国剑术专家安东尼
在《霍元甲》快要杀青之时,于仁泰却不注意摔了一跤,颈椎因此受伤,医生建议他卧床休养一段时间,于仁泰则带起护颈坚守在片场。
影片在后期剪辑时,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紧凑,于仁泰将片长从最初版的120分钟剪到公映版本的106分钟,甚至剪掉了武打女星杨紫琼客串出演的镜头。
六、
2006年1月25日,放今天来说就是春节档期,《霍元甲》率先在中国内地上映。由此,打响了该片征战全球市场的第一枪。
当年的春节档,观影氛围远不比如今这般热闹。那时反倒是“贺岁档”的概念十分火热,张艺谋、冯小刚等知名大导的电影通常都选择在12月份上映。
因为当时高速铁路尚未在全国普及开来,春运回家是个大难题,即便能回到家里待不了三五天就又要离开,所以春节档期就比较冷清。连影片的制片人江志强也说:《霍元甲》内地档期选择错误,年底上映成绩会更好。
尽管档期不对,《霍元甲》仍然在内地掀起了一阵观影热潮。该片一经上映,便连续三周稳居周票房冠军的位置,21天时间豪取9000万人民币不菲票房。
《霍元甲》内地上映的第二天,即1月26日登陆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、新加坡等三个地区电影市场,票房同样一路飘红,打破多项票房纪录。
2月14日情人节这天,《霍元甲》上映第21天,原本影片的票房已后劲乏力、连日走低,却在当天迎来一波小幅爆发,单日报收票房400余万元。
截至下映,《霍元甲》在中国市场(内地、香港和台湾)共拿下1.5亿多人民币票房,其中内地1.02亿人民币、香港3020万港币、台湾8719万新台币。
该片在内地的票房成绩,居于2006年内地市场华语片票房季军宝座。当年的票房冠亚军则分别是张艺谋的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2.91亿元及冯小刚的《夜宴》1.3亿元。
除此以外,06年在内地上映、票房过亿的5部电影,还有两部是好莱坞大片《达芬奇密码》《金刚》,不过票房都没有超出《霍元甲》500万元。
时至三月,《霍元甲》开始在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、泰国等东亚国家上映。其中以日本票房为最高,大卖10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接近7000万,还销售DVD得3.6亿日元。
再往后,该片陆续登陆全球40多个国家公映,各地好评不减、全球票房节节攀升。
七、
2006年9月,在世界各地徘徊八个月之久的《霍元甲》终于来到了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——美国。
美国人看电影,有一个根深蒂固、非常“排外”的习惯,那就是不喜欢看带外语字幕的电影。换言之,他们对英语以外的电影接受度很低。
外语(英语以外)电影想要在美国本土上映,需要先小规模上映,根据观众口碑的好坏、上座率的高低,决定影片能否获得在美国大规模上映的机会。
像张艺谋的《英雄》《十面埋伏》都先通过了这一环节的考验,后来才得以在北美热卖上千万美元。而陈凯歌的《无极》就没这么好运了,由于小规模点映期间口碑平平、上座率低迷,最终在美国只拿到了60余万美元票房。
李连杰把《霍元甲》视为自己最后一部功夫电影,于是才投资其中,一并担任出品人和制作人。正因为有这样的多重身份,李连杰为影片能够在北美市场顺利地大规模公映,真是劳心费神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
当时的李连杰在美国很有存在感、颇受欢迎,由他主演的《宇宙追缉令》《致命罗密欧》《英雄》《致命摇篮》等片统统在北美市场票房不菲。尤其是张艺谋的《英雄》,让他登上了美国《时代周刊》封面。
凭借其自身足够的影响力,李连杰终于让《霍元甲》取得了直接在美国中等规模上映的机会。
9月22日,《霍元甲》登陆北美,以“功夫偶像”“收山之作”的卖点获得了美国观众的特别关注和观影热情。影片首周末在1806家电影院的开画范围内,3天斩获1060万美元的不俗战果,高居北美市场周票房亚军宝座。
尽管这一成绩难以望2004年于北美上映、首周末票房1800万美元的《英雄》项背,但已然持平2005年北美上映《狼犬丹尼》首周末1090万美元的票房数据。
与此同时,影片得到了美国媒体一片赞扬之声。
《洛杉矶时报》评价:“李连杰的《霍元甲》是那些把‘好吃’的东西往上堆,几乎可以预测的动作片,但你没法不喜欢它。”
《纽约每日新闻》评价:“在于仁泰这部根据武术大师霍元甲真实生平改编的电影之中,正在隐退的动作明星(李连杰)在‘摔断了足够的骨头’之余确定带来了心跳的加速。”
只可惜在大洋彼岸,秋季电影市场整体疲软乏力,《霍元甲》的票房后劲稍显不足。至影片下映,北美票房报收2463万美元,折合人民币约1.95亿元,近乎中国内地票房的二倍。
不过《霍元甲》的监制江志强却称:李连杰的《霍元甲》让环球(环球影业,好莱坞的顶级公司)赚了5000万美元。
实际上,《霍元甲》在北美的票房收益只是盈利的小头。影片在北美地区碟片租售收入达4051万美元,其中出租收入939万美元,销售收入3112万美元,称得上是风靡一时。
结语
《霍元甲》的投资成本为1.5亿人民币,其全球票房达到了6807万美元(折合人民币约5.4亿元)的高位,再算上租售DVD的巨额收入,投资方大幅盈利。据传,身为影片投资人的李连杰获得的分红收益就超过了3000万美元。
全球公映的影院版《霍元甲》是于仁泰为向市场妥协而作,片长只有两个小时不到。幸而,后来于导为了填补李连杰本人和全球观众的遗憾,把141分钟的加长版做成了“导演剪辑版”DVD进行发行。
在此,感谢于导和“功夫皇帝”,为我们留下了相当精彩的一部功夫大片及其原版模样。